李巨怀长篇小说《 书房沟 》连载(51)袁县长、大老鸦、王保长这些都是见风使舵和他貌合神离的墙头草,稍有战事,逃得比兔子还快

时间:2023-08-25 01:12:52来源:文化艺术报

《书房沟》是李巨怀先生2003年至2012年历时十年创作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2012年1月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描绘了1939年至1949年关中西部渭河边“书房沟”发生的天翻地覆风起云涌的历史变迁。作者在《后记》中说:“《书房沟》所描述的是关中西府一个山沟里两个家族的悲欢离合,有富荫百姓、名震关中道的王姓人家;有元朝皇族后裔隐姓埋名,伺机东山再起的帖姓人家;两个家族虽同处一条沟,同饮一溪水,但却争名分,抢祠堂,夺水眼,为了争坐沟内头一把交椅,抢第一炷香头,极尽人性之能事,但在中华民族最大的劫难——抗日救国上却出奇的一致,捐钱捐枪,争赴前线,表现出难得的民族气节。”

著名作家高建群先生为本书题词:“一本《书房沟》,半部宝鸡史”。


【资料图】

田家坡扶轮铁路中学的学生食堂伙食是相当好的,比雍兴纱厂的工人们还要好几成,国家的补助基本能达到温饱,而学生中间又有许多达官贵人的子弟,伙食浪费特别严重,馒头、米饭、咸菜经常被学生们随意倒掉。刚开始只是书房沟周围的乞丐打破了头来捡拾,慢慢地,书房沟日子过得不成样子的穷苦百姓也夹杂中间,再接着,周围的半丐半农的流民也蜂拥而至,一月不到,就由起初的十几号人发展成了百十号人的捡饭大军。那些穿着烂布衫如破麻袋片片的饥民根本不理会校葫芦队卫兵的呵斥、枪托,我行我素地争抢着,有些被卫兵们打得头破血流、鼻青脸肿,但刚抹了一把血,把捡拾的馍块往嘴里一塞,又跑去捡拾下一片菜叶,全然不顾卫兵声震天穹的怒喝声。

无奈之下,学校只好组织附近的村民在生活区周围打土墙,可是面对饥饿难耐的流民整天拥到生活区大门口这也不是办法。学校最后想了个折中办法,每天把学生扔掉的饭食收集在一块儿,下午六点钟左右,用汽油桶由卫兵护着拉到一里开外的学校倒垃圾的张家岭沟口,每天随着卫兵的平板车一掀,那些穿着条条缕缕的百十号饥民就开始了你争我夺、泼死亡命的如吃年馑舍饭一样的争食战斗。

那些身强力壮奋勇争先的饥民用瓦盆挖舀一大盆,一边用手往嘴里塞着,一边笑逐颜开地走开;身体稍差但还能拼命一搏的,捡盛了一小碗心满意足地跑开了;更多的是那些老弱病残,前肚皮贴后背地坐着蹲着躺着趴着,像马蜂似的拄着棍子挤成堆,在残菜剩饭堆边互相推搡互相撕打互相抢夺。咒骂声、哭爹叫娘声,在张家岭沟的峡谷口处只喧闹了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就烟消云散了。那些身体强壮还能支撑着干体力活的汉子赶在太阳落山前,跑到田家坡车站广场,运气好的还能逮着个夜晚的短工,挣上两个大铜板,混个次日的早饭。

大多数老弱病残的饥民互相搀扶着踏上逐村挨户的漫漫讨饭路,有四五个实在走不动的孤老头只好依旧蹲在原地,翻吃着可怜兮兮的菜片馍渣,天黑了就在附近的破窑洞、烂井渠或者被盗墓贼揭了墓的坟坑里蹴一晚上,身体好能熬到第二天下午六点钟的,再跌跌撞撞来填几口残羹,熬不住的,直到有一天悄无声息地被游食狗撕扯时才被人发现。

杨啸天这次亲自出面为刘校长帮忙是有着诸多原因的。一者刘校长是他在保定军校的同窗,两个人是从血流漂杵、尸首漫野里逃出来的,有着责无旁贷的缘由。更重要的是他有着自己的下一步打算,在云谲波诡、险象环生的龙尾乡,他得多留一条后路。虽说他的纱厂有林营长的一百多名士兵驻防,但士兵毕竟是他以私人名义请来帮忙,是以驻防新六军兵站的名义借来的,随着前方吃紧,林营长他们随时都有抽调上前线的可能。林营长拔腿一走,他能倚重谁呢?

袁县长、大老鸦、王保长这些都是见风使舵和他貌合神离的墙头草,稍有战事,逃得比兔子还快,指着他们冲锋陷阵,拼死抵抗,在枪林弹雨中为他卖命,他想都没有想过。再者,在龙尾乡,大老鸦和王保长两个人为了争霸,肆意扩充武装一直发展到私囤军火,王保长的六七十号人能把名震西府的罗玉成大土匪都打败了,这样发展下去,还有他这个所谓的钦差大臣颐指气使的份儿吗?他看重的就是刘校长那装备精良的校卫队,还有刘校长那几百名给枪立马就能上战场的学生兵,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刘校长的武装起码能顶上一个加强连。有了刘校长的入驻,他眼里敌对势力的力量自然就会削弱许多,他不就又多了几分安全感吗?

重要的是,随着他雍兴纱厂的日益规模化,工人数量也越来越多。雍兴纱厂的工人以女工为主,大多数女工还是狸猫叫春的时月,女大当嫁,他能阻止得了吗?况且这些适龄女工都是他工厂一线的骨干。为了留住这些女工,他在建设雍兴纱厂时,就紧挨纱厂建设了专门修造纺织机械的配套企业——西府纺织机械厂,由他亲自督建,投资了三百五十万元。工厂规模和面积比雍兴纱厂稍逊色一点儿,起初只是修配购买的成套纺纱机,慢慢摸索着自己也开始制造纺织机械,研制了许多自用设备,直到现在,已能开发生产全流程的纺织机械。机器厂的男工人主要是和雍兴纱厂的女工联姻成家,性别比例还没有彻底解决,工人们的孩子就下饺子似的出生了,入托、上学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企业要发展,这些杂七杂八的社会问题靠他一个人是实难解决的。田家坡车站的规模工业就他的两个厂子,单凭小小的田家坡是根本没有法子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这也是他的厂子下一步继续发展的主要拦路虎。有了刘校长,他联合办学的愿望就能落到实处,他两个厂子工人的孩子们也就有了落脚点。

更重要的是有了刘校长堂而皇之的入驻,与他在田家坡和龙尾乡之间形成巍矗矗的掎角之势,他的触角就深深地伸到了大老鸦、王保长他们的心里,再有风吹草动,他起码多了一条结结实实的后路。刘校长的到来对他而言可谓天赐良机,书房沟的强人王茂德正因祸入狱,在王茂德百口难辩、分身乏术的绝好时机下,往铁板一块的书房沟狠狠地钉一枚钢钉,不就是把王茂德的一只脚牢牢地钉在书房沟的地界上?他即使像神行太保一样再骚狂再成精,能飞离书房沟多远?在他的卧榻之旁,睡上刘校长这么一个软硬不吃的人,怄都把他怄个半死。何况学生们整天不绝于耳的呐喊声,他那帮乌合之众的保丁能不心乏志怯?

刘校长这条无形的绳索牢牢地套住了王保长,大老鸦能不感到唇亡齿寒?他这风不吹狗不咬、翻墙不压草的老嫖头功夫是大老鸦和王茂德想都不敢想的妙棋。两个龙尾乡对吃对打的冤家再怎么样折腾,都是很难逃出他那如来佛掌心的。

等到王茂德出狱回到书房沟,生米已经做成熟饭,半个书房沟都成了别人的地盘,他即使杨二郎再世,幻化成千手观音还不是一口黑血、跺烂双脚吗?杨啸天不由得为自己的一箭三雕之计而暗自得意。

他工厂工人的孩子的上学问题迎刃而解,大老鸦、王保长两个人脖子上又多了一圈绳索,他杨啸天在龙尾乡不花一分钱、不耗一滴血,又水涨船高势力大增,他能不兴奋吗?国民政府和日本人之间的战争,现在看来才打得正在兴头上,几年之内是很难分出伯仲的,无论日本人胜了还是国民政府胜了,宋子文这么大的家业能装个轱辘推走吗?不管时局如何,雍兴纱厂他还得精心经营下去,既然还要在龙尾乡盘桓,各种不测,他都得有所准备,“预则立,不预则废”,瞌睡的时候再找枕头能有那么现成的吗?杨啸天一想到这里,一直沉郁的面孔不经意间堆满了笑容。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2023年8月23日《文化艺术报》

责 编 | 王越美

审 核 | 吴汉兴

标签: